登录

会员登录

访客登录

欧阳明高:动力电池三年后产能过剩!

作者:新能源汽车产业网
来源:电动汽车时代
2022/04/12

近日,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2)上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演讲时表示,随着全球电动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电池产能急速膨胀,基于产业投资信息预测,我国电池产能在 2023 年可能达到 15 亿千瓦时 ( 1500GWh ) 2025 年可能达到 30 亿千瓦时,电池出货量 2025 年预计会达到 1200GWh,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会用于国内市场,还会有百分之二三十出口海外市场。我们预估 2025 年会出现电池产能过剩。


资源充足,涨价是需求和预期的增长


2021 年以来," 缺芯少电 " 的困境令众多车企感到头疼,而这种情况在 2022 年还在持续。甚至,由于近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,导致动力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价格谈判规则都变了,价格每季度谈定,并有价格开口,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签订新订单的车企压力非常大,直接导致了今年 3 月份有 20 多家车企对 40 余款车型进行了价格上调。

 

对于此次原材料的涨价,业内认为,来源是需求端的需求大量释放,推高原材料的价格,另外再加上全球的疫情和紧张的局势,也使得原材料市场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。上述两个原因使供应链产生了一定的 " 踩踏 " 效应,一些企业出于比较恐慌的心态去锁定产能,其实有的时候是不太合理的操作。另外,还有个别的玩家囤积居奇、推波助澜,造成了整个行业原材料的(价格)疯涨,且已经传递到整个产业链。

欧阳明高认为,电池预期走高,企业扩大产能,供给延迟等也是影响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。典型的矿石生产的碳酸锂,产能释放周期是 3-5 年,卤水提锂周期更长。欧阳明高表示,本轮价格上涨和 2016-2018 年锂资源上涨的原因基本相同。当时,我国新能源汽车从孕育期到成长期也导致了锂价格上涨过程,现在从成长期到快速增长期又是这么一个过程,这两个过程很像,就是需求和预期的增长,只是这次比上一次更加强劲,加上疫情的影响,所以幅度更大。


同时,欧阳明高表示,目前全球锂资源经济可采储量 2200 万吨,以 NCM811 电池为例可以生产 227TWh 动力电池 , 每辆车 100 千瓦时算电池,可装超过 22.7 亿辆。另外,由于材料价值的上升,回收产业迎来机遇。" 我们估计 2025 年将有 125 GWh,也就是 1.25 亿千瓦时的回收量 "。因此,整体来看," 资源是完全充足的 "


六大电池厂商规划产能高达2870GWh


数据显示,2021 年全年,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 219.7GWh;装机量累计 154.5GWh。业内人士预计,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 1268.4GWh,加上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,合计出货量将达到 1615GWh,电池企业扩产意愿强烈。


业内分析,就目前的形势来看,在未来 2-3 年,电池产能预计会迎来一次比较大的爆发。根据企业此前披露,蜂巢能源此前将 2025 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 600GWh,中创新航宣布计划到 2025 年产能达 500GWh,国轩高科 2025 年产能规划为 300GWh,亿纬锂能 2023 年将建成 200GWh 产能,宁德时代 2025 年产能规划达 670GWh,比亚迪 2025 年产能规划超 600GWh。据统计,仅以上 6 家企业 2025 年产能规划就达到了 2870GWh,是 2021 年动力电池产量的 13.06 倍。


同时,在上游锂矿资源的供应侧方面,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,2021 2025 年,未来五年,随着宜春锂云母工程的快速成长,青海卤水提锂技术的提升,四川锂辉石资源的开采,还有电池回收技术的进步,进口锂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减少。到 2025 年的时候,宜春要形成 50 万吨的锂资源开发,这将彻底终结中国锂资源的短缺情况。

因此,随着上述项目的投产,动力电池供需紧张势必得到大幅改善。同时,值得注意的是,在电池厂商的扩产背后,车企自建、合建电池工厂的规模也在提速。


整车厂争夺话语权,加快自建、合建电池工厂


动力电池厂商的产能扩充对于目前的整车厂来说多少有点 " 远水不解近渴 ",并且,虽然业内对于 " 资源短缺是短期行为 " 的看法比较一致,但是超乎想象的电池成本涨价比例仍然令很多企业感到难以接受。再加上在过去两年来的发展中整车厂商面对动力电池采购的被动,也让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谋求新的解决方案。而这种解决方案就是通过自建、合建电池工厂,来缓解在电池采购中的被动局面,掌握更多的话语权。


近日,上汽集团和青山实业签署合作投资协议,在广西柳州成立赛克瑞浦(PACK)、瑞浦赛克(电芯)两家合资公司,并建设年产 20GWh 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项目。


大众汽车也于近日宣布与华友钴业、青山实业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,共同投资在印度尼西亚布局镍钴资源开发业务;比亚迪也计划战略投资盛新锂能,双方将在锂产品领域展开长期合作。


3 27 日,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对媒体表示,埃安电池试制线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,目标实现自己掌握核心技术,并仍将与上游锂电公司保持合作。同时,古惠南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2)上还呼吁,希望能够出台相关政策,调控电动车上游原材料资源价格的管控,防止上游资源被过分的垄断。


在一个多月以前,欣旺达增资 24.3 亿元,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是,在其领投方里赫然出现了理想、小鹏和蔚来的关联公司。


去年 3 月,吉利科技也在江西赣州开发区建设年产 42GWh 的动力电池项目,项目总投资达 300 亿元。2020 年年底,吉利科技曾与孚能科技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,预计合资公司和公司合计产能达到 120GWh,双方还约定,吉利系动力电池也将优先从合资公司等处采购。


此外,特斯拉早已自建电池工厂,大众也曾宣布预期到 2030 年,其将在欧洲投建 6 座年总产能达到 240GWh 的超级电池厂。


从以上这些整车厂的动作不难看出,车企努力要在动力电池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,摆脱目前这种卡产能的窘迫局面。同时,随着这些自建、合建工厂的陆续投产,动力电池产能必然会得到大幅扩充。


结语

短期来看,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都在承压,实际上目前双方都很被动,而且这种局面预计短期内还很难得到缓解。并且,随着双方的布局落地,在产能规模提升的同时,未来 2-3 年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也将进一步加剧。同时更应该引起警惕的是,现阶段,虽然目前各地规划的产能产能十分庞大,但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产能却不足,存在 " 高端产能不足,低端产能过剩 " 的情况。据统计,2020 年国内动力电池的总产能利用率仅为 15.66%。因此,在产能扩充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提升技术实力,避免产能浪费。

2018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展暨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